有人說,外科手術不僅需要精確的“手眼功夫”,更是一項創(chuàng)造、一種藝術。而在國內著名矯形外科專家彭愛民看來,這場“刀尖上的舞蹈”,“功夫”遠超出手術臺之外,術前決策、手術操作正確、術后處理恰當,這“三大戰(zhàn)役”完美優(yōu)化的結合才能取得滿意療效。否則,手術技巧再高明也可能出現(xiàn)“成功的手術、失敗的治療”。
“小姑娘,要加油哦!再有大半年時間,矯形架就能拆掉了,到時候你的手臂就能自主活動了!”9月22日,在徐州仁慈醫(yī)院的特邀專家診室里,國內著名矯形外科專家彭愛民教授一面給患者小文(化名)做著檢查,一面給小姑娘加油打氣。
今年13歲的小文乖巧懂事,聰明伶俐,唯一讓家人感到糾結的是她左前臂的先天畸形。從小小文就不會掌心向上伸手接物,像端碗吃飯、刷牙洗臉這些簡單的動作都做得很別扭,小文因此變得很自卑,不喜歡與人交流,更不喜歡出去玩,原本應該天真燦漫的童年蒙上了一層陰影。為了給孩子治病,這些年來,小文爸媽帶著小文沒少東奔西跑。
得知仁慈醫(yī)院有北京的矯形專家定期坐診,幾個月前,一家人專程來院向專家求治。彭愛民教授接診后,為小文量身定制了手術方案和康復計劃,并運用Ilizarov技術為小文成功實施了矯形手術,目前小文正處于術后恢復期。
“對于患者來說,手術的成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,其目的是實現(xiàn)肢體功能的恢復。”仔細查看了小文的恢復情況后,彭教授說,“肢體功能恢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,更需要患者的積極配合。由于前臂的旋轉功能,加之手從事的是靈活、精細的動作,因此上肢的畸形矯正、功能重建與下肢相比更為復雜,要求手術創(chuàng)傷小,固定時間短,盡量少的干擾前臂的旋轉與手的靈活運動功能。我們特地為小文選用了具有三維空間結構的環(huán)形骨外固定器,通過正確的操控,小文的左上肢外觀和功能有望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復。”彭教授一番詳細的講解和分析給了小文戰(zhàn)勝病魔的信心和勇氣。
熟悉彭愛民教授的患者都知道,他是首都醫(yī)科大學附屬北京康復醫(yī)院肢體修復與重建骨科的首席專家,同時也是徐州仁慈醫(yī)院特聘的骨科技術顧問。彭教授長期致力于骨外固定技術的臨床研究和應用,尤其是在骨髓炎、骨不連,馬蹄足、先髖、兒麻后遺癥,四肢畸形和肢體不等長等骨科疾患領域頗有建樹。此前,彭教授曾多次受邀來我院為徐州及周邊地區(qū)的患者親診手術,運用目前國際領先的Ilizarov技術完成了多例高難度的骨科矯形修復手術,幫助多名先天缺陷或后天畸形的患者重獲新生。其良好的醫(yī)德醫(yī)風、精湛的醫(yī)療技術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評。